葉蠟石的產地分布情況
關注次數: 發布時間:2015-01-17
葉蠟石主要由酸性火山凝灰巖經熱液蝕變而成,在某些富鋁的變質巖中也有產出。我國葉蠟石礦床按成因可分為熱液型和變質型兩大類。礦床主要形成于中世紀侏羅紀晚期—白堊紀早期,且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,多為中小型礦床。據不完全統計,全國已知葉蠟石礦床、礦點和礦化點約102處,其中礦床和礦點共76處。至1983年底全國累計探明儲量1609萬t,保有儲量1539萬t。儲量最多的福建省為896萬t,占全國總儲量的61%,其中工業儲量482萬t;其次為浙江省,擁有儲量440萬t。
我國葉蠟石資源雖然比較豐富,但資源利用程度比較低,浪費嚴重,有些本來可利用的礦石由于生產單位指標提得過高,使礦石也變成了廢石,如青田、上虞等地葉蠟石礦,由于國內工業用戶要求含鉛量為21%以上,少于20%的則棄之,這種要求造成資源浪費,使上虞礦的資源回收率僅為60~65%。全國葉蠟石年生產能力約14萬t,其中雕刻葉蠟石產量僅1000多噸。主要生產礦山有浙江省的青田葉蠟石礦、上虞葉蠟石礦、福建省福州峨嵋葉蠟石礦、福州壽山葉蠟石礦、閩清白中葉蠟石礦,據估計至2000年,我國對葉蠟石總需求量達90萬t,平均每年遞增5.8~6.8%。